【你說得有自信、他聽得很開心】醫病溝通話術大揭密

( 一 ) 、介紹同理心的定義與精神。

( 二 ) 、解開同理心密碼「 5653 」: 5 心法、 6 技巧、 5 層次、 3 行動。

5 心法:體會什麼是同理心、反覆練習基本功( 6 技巧)、看到自己的同理心( 5 層次)、將同理心放進溝通( 3 行動)、為同理他人做一點心理準備。

6 技巧:「專注與傾聽」、「重述」、「開放式問句與探究」、「情感反映」、「有效的醫療訊息傳遞」、「贊同與肯定」。

5 層次:「忽視、否認」、「部分理解」、「完全理解」、「了解心聲」、「了解深層經驗」。

3 行動:「傾聽」、「傳達」、「核對」。

在病人自主意識提升的時代,整體社會醫療型態的變遷,導致醫療糾紛日益增加,除導致醫界人才出走、甚至助長防衛性醫療的風氣,在醫療情境上要簽署的各種同意書與切結書越來越多,但病人與家屬卻未必理解內容,醫療人員更是疲於奔命,更讓人灰心的是這樣的作為並沒有幫忙到醫療糾紛的改善。其實,唯有深入了解,當法律在評價醫療結果時,是用什麼樣的法理和判決脈絡在思考醫師的說明義務,甚至更進一步的,理解說明義務是由怎麼樣的醫病關係中所產生的,以及說明義務合理的範圍,本課程透過一個具有醫療和法律研讀背景的講師透過醫療的語言轉譯法律上關於醫師說明義務的發展,在醫療實務上如何實踐,並整理判決中關於醫師說明義務的時代演變意義,期望以此讓更多的醫療人員掌握說明義務的範疇和實踐方式,也更能感受醫師說明義務正向積極的意義。

醫療人員對於可能發生在執業環境中的醫療糾紛動輒得咎,除造成防衛性醫療外,更可能因為對於醫療糾紛判決的實際狀況不了解,導致和病家與法界互相衝突的局面,愈有困難案例時,因為不敢提出討論,而使得醫療之錯誤一再重演。為求更好的醫病溝通品質與減低醫療人員對民眾興訟的恐懼,藉由醫療糾紛的實證分析,改善策略的演進介紹,以及調解溝通技巧的講授,讓醫療人員能更安心的執業、並使用良好而有效的態度面對醫療爭議事件。

擬介紹我國最高法院新近醫療糾紛之重要判決,依序從手術同意書之審閱期間、醫療契約上附隨義務之開展、舉證責任、醫院特約救護車之事故責任、醫院出租 / 出借手術台與醫療人力之事故責任、以及醫院附設安養中心之失火責任等態樣,分析說明其法律關係與民事責任。

司法精神鑑定雖多半僅只於一次門診之時間,但後續如鑑定報告撰寫、回覆法院函詢、出庭應訊詰問,或需要收治監護處分患者……等,常令人望之卻步。然司法精神鑑定需求量不少,光每年鑑定後認定有病(已占鑑定中極少數),法院判決須監護處分者,皆在 200 件左右,期間為五年以下,累積數年數量可觀,需要更多從事此方面工作者加入協助。故本課程從司法精神鑑定簡介、出庭經驗分享、照顧監護處分病患心得,等方面分享,期待更多同業加入。

擬從醫療糾紛之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出發,首先介紹說明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在訴訟當事人、注意義務、先契約義務、附隨義務、舉證責任、消滅時效等方面之不同,釐清醫療契約責任與醫療侵權責任之分際。其次,本演講將引介實務上僱佣人責任與醫療契約之不完全給付的重要案例,俾呈現我國醫療糾紛事件之現況與未來可以努力之方向。

全台灣每天都有一個醫師被告,當醫師遇上法律相關問題,應該怎麼辦?從法律的角度來分享如何預防及處理醫療糾紛。

透過顧客服務組介紹,了解院內針對醫療爭議事件處理流程,並且秉持醫療倫理原則,妥善處理醫療爭議。